王口镇 - 历史人文
王口镇 - 经济发展
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亿元,其中:一产4200万元,二产1.3亿元,三产50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700元。 粮、经、果、畜为本镇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粮食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常年产量2000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是葵花、花生、芝麻、西瓜、天鹰椒和蔬菜;全镇万亩果园年产桃、梨、苹果、葡萄等果品800多万公斤;畜牧养殖以猪、牛、羊、鸡为主,年提供肉、蛋、奶3500吨。
全镇有4个企业集团,30家集体企业,从业5000多人,总资产1.3亿元,年创增加值1.1亿元.涉及服装、印染、餐具、塑料制品、金属、食品等18个行业,生产40多种产品。其中以服装、餐具为主打产品的几家外贸出口企业是我镇的龙头企业,年完成外贸出口总值1.5亿元。
王口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提高项目带动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大力抓好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规模企业、重点园区和区域品牌,使全镇工业上半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2.1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4.5 %。工业销售收入完成7.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4%,利润4655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3.75%,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王口镇 - 反腐倡廉工作
王口镇 - 名人特产
炒货食品由中国人制造,据文字记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商周时期便有史料显示,后在《本草纲目》、 《千金要方》等古籍中,均有长期食用炒货产品能使人“身轻”、“步健”功效的详细记载,因而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在天津市静海县的王口镇,炒货业自清朝年间起源,至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加之特殊的配料,使加工出来的炒货口感好,色、香、味俱佳,远近闻名,王口镇也因此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炒货之乡”。据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此停留,品尝过王口镇的炒货。
倚仗着传统的炒货手艺,大多数王口人都做起了炒货生意。从传统的果仁、蚕豆做起,规模逐渐扩大,品种日渐繁多。如今,全镇的干货经营和炒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该镇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炒货生产工艺的变革和这一特色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也在这一地区造就了一批颇具规模并小有名气的休闲食品企业。历经艰苦创业的炒货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市场操作模式、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亟需变革的形势,在探索中奋然前行,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和这个炒货之乡兴起的大多数炒货企业相比,付德顺的背景并无特殊之处:从小在农村长大,中学毕业之后干了几年农活,1983年,21岁的他干起了炒货行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将自己的炒货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多年的创业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付德顺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理性、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他逐渐地抛却了“看摊守业”、“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狭隘思想束缚,也使他的企业告别了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先进炒货生产设备和经营理念而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到拥有两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付德顺靠着自己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叩开了财富的大门,点亮了人生旅途光辉的火炬。